新经济形势下的叉车市场现状与挑战
2017-06-13 来自: 上海拓野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449
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来看,叉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正在逐步回升中。跟去年底最坏的情况相比,目前叉车企业的开工率比前几个月要高出许多。可以说,金融危机对国际叉车市场的打击最为严重,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,它们的叉车销售下降幅度比中国还大。
在此背景下,出现了两种情形:一是国内叉车企业出口量不断下降,被迫加大对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;二是国外叉车企业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。世界排名前20的叉车制造企业都已进入中国。
这直接导致中国叉车市场竞争比以往更为激烈,价格战作为销售利器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被不断放大。与过去的几年一样,今年依然存在依靠“不可思议”的低价扩大市场份额、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叉车企业。虽然这样的低价策略一般不会持续太久,但是容易引起市场混乱,对行业正常发展产生巨大冲击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像柳工、龙工等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携巨额资金向叉车行业渗透,势力不可小觑,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已经初步显现。随着它们的大举进入,现在最有话语权的合力、杭叉等已形成的行业垄断格局有可能被打破。
总体来看,近年来我国叉车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:
第一,投资增长过快,有一定规模的叉车企业已有100多家。
前几年叉车行业增长速度过快,企业投资建厂的热情高涨。即使在今年,仍有一些巨额投资的叉车企业即将投产。这会造成行业重复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无序竞争。据悉,目前包括独资、合资企业在内共有100余家企业从事叉车产品生产,其中有近50家企业从事叉车出口业务。国内制造业虽然不够发达,但配套已经比较完整。国内叉车行业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配套产业链。企业几乎可以足不出户,就能联系到所有的配套厂,组装完成一台叉车,再加上叉车企业的利润比较丰厚,这三四年来叉车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,原因就在于此。
第二,国内内燃叉车市场份额大,仓储叉车和大型叉车尚主要依赖进口。
1.我国电动工业车辆销售占工业车辆总数的25%,此比例和欧盟恰成倒挂,即使在美国,电动工业车辆也达到了全部工业车辆的53%。
2.内燃叉车销售占国内全部工业车辆的75%,占世界内燃叉车销量的21.%。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我国已占据内燃工业车辆市场的主导位置,但一些核心技术还控制在外国企业手里。
第三,出口工业车辆产品占全部销量的三分之一 。
1.近年来我国工业车辆出口发展势头迅猛,出口产品已占全部工业车辆销售量的三分之一,个别企业出口产品占80%以上。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、欧盟和俄罗斯。
2.2008年7月以后内燃叉车销售不畅,特别是11、12月下滑幅度非常大。与此同时,电动工业车辆仍呈现平稳发展态势。
3.电动叉车(包括Ⅰ、Ⅱ、Ⅲ类)出口市场较稳定,在2008年12月首次超过内燃叉车。但目前我国电动工业车辆出口仍仅占全部工业车辆出口的25%,说明高档次叉车出口的比例还有待提高。